文学评论

读书会|《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文学中的“轻 

来源: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30

文学观澜·读书会

中国作家网从全国高校、社会团体的线下读书会出发,集结文学爱好者,聆听文学声音,传递文学思想。无论是新作锐见、好书推荐,还是经典重读、话题讨论,跃然于纸上的都不只是凝固的文字,更是跳动的思维。文章形式多样,既可以是探讨,也可以是评论。欢迎更多的读书会加入我们的大家庭,线上线下,尽情碰撞。


绿逸读书会成立于2020年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担纲意大利当代文学课程的魏怡副教授负责指导,高如老师协助修改文稿,参与者是意大利语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本读书会旨在利用语言优势,在中国推介、研究意大利现当代文学家及其作品,以便有更多读者在阅读中了解意大利的历史传统和当今生活。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黄灿然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

伊塔洛·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文坛的大师,与博尔赫斯同享“作家们的作家”的美称。他一生中创作了包括小说、论文、随笔、文学评论、影评等在内的众多作品,而且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意大利最富想象力的作家。《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又称《美国讲稿》)创作于1985年,是卡尔维诺为赴美讲学准备的系列讲稿,包括轻盈、迅捷、确切、可视性和繁复等五个章节,代表着文学应该具备的重要特征。卡尔维诺的这部遗作,如同以五个主题命名的“书架”,上面陈列着作家最为钟爱的书籍。在讲稿的创作当中,作家针对每个主题进行了天马行空式的阐述,读来妙趣横生而又不无难度。作品以“轻盈”开篇,表明这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参加本次读书会的同学正是针对该章节中引用的作家作品展开思考,分别从思想的轻盈、虚构的轻盈、概念的轻盈、意象的轻盈以及将文学作为寻求轻盈和直面重负的方式等方面,对“轻盈”这一概念在文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周子涵 蜗牛痕与玻璃碎——动荡风暴中的轻盈反击

意大利诗人蒙塔莱的诗集《暴风雨及其他》中出现的那些轻盈渺小的意象:蜗牛的痕迹、碎玻璃闪光的碎屑,还有粉饼与小镜子,都是日常生活中看似无足轻重的事物,却能抵御滔滔风暴,并且显现出非凡的光亮。诗人将诗篇置于世界末日的框架当中,用黑暗与灾难的反衬,突出那些细微的闪闪发光的痕迹。它们就像诗人那些以零碎而微弱形式存在的思想,脆弱却并不偶然。在他看来,人类的价值就来自于道德所具有的微小却顽强的光芒。它们存在于苦难时坚守的信仰与顽强的希望,个人的骄傲与谦卑以及对代表自身尊严的小小光亮的捍卫当中。正是这种“轻盈”,才使得人类在灾难的重压下得以喘息,自身的光芒也不至于熄灭。这正是意象之轻盈和用文学之轻抵御生活之重的酣畅体现。

金惠莹 米兰·昆德拉的“逃离”——在轻重跃迁中寻找存在

面对现实的沉疴,米兰·昆德拉认为:人类复杂的生存境遇要求小说以简练为手法,减轻结构重量,直达事物核心。如果反抗沉重是轻盈的内在逻辑,那么“逃离”便是其外在表征,也是一份试图重塑存在方式的趋于未知的赌注。昆德拉笔下的“逃离”充满现实的意味:在行为上,它包含着深思熟虑的轻;在价值上,它是一种退无可退的重;在思想上,它又是从主人公将自我毁灭视作证明自我存在的孤注一掷,到在异质文化对记忆的割裂中重构身份认同的挣扎,最终走向作者对现代性的反诘。如此的描述,使人类最残酷的生存困境一览无余。轻与重谱写了存在的两种真实形态,“逃离”又在两者之间构建起虚无的纽带。通过在不同境遇间的跃迁,人类得以窥见存在之可能。

张羽扬 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以“轻盈”消解“沉重”

卡尔维诺称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是“关于诗歌的第一部伟大著作”。作品中,卢克莱修并未着重诠释世界运作的原理,而侧重描绘辽阔世界中的微小粒子,并试图勾勒虚空而细微的世界。在他的笔下,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粒子以轻盈的方式游移于稳固的物质世界与虚空世界之间:黑暗的房间里,一束照射进屋的微光,会凸显在空中翩翩起舞的尘粒的脚步;细密而肉眼难以观察到的蛛网,会在我们步入丛林时,轻轻裹住我们前行的身躯。卡尔维诺指出,卢克莱修一直在尝试减轻物质世界的沉重质量,他对事物的认识方式,也扩及到了对可见世界诸方面的理解:人的存在应是自由的。对卢克莱修而言,超然物外、怡然自得的伊壁鸠鲁式人生是至高无上的,而轻盈的文学与诗歌,则能够打破宗教禁欲主义的藩篱,让人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认识世界,进而消解世俗生活的重量。

上一篇:多部文学新作亮相“十月文学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