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关于拉美文学,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来源: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30
2019-06-26

以下文章来源于深港书评,作者侯健、伍岭

深港书评

深港,而且书评。深港是起点,书评是风帆,价值是罗盘,思想是航线,新旧经典,则是沿途星星点点的灯塔。这里是《深港书评》。

当我们谈论到拉美文学的时候,提到的名字必然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略萨、波拉尼奥这些我们所熟知的大作家,但是还有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也想请你知道--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他来自古巴,而这个国度所产生的文学,我们也一样感到陌生。

卡内克的名字,你或者没有听过,但他外公的大名肯定如雷贯耳,他就是二十世纪传奇人物、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出生在传奇家庭的卡内克似乎注定将拥有不平凡的一生。但他的人生是短暂的,2015年就因心脏问题在墨西哥病逝,他没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菲德尔·卡斯特罗辞世之后的古巴,同样也没有看到他用二十年创作的结晶《33场革命》的出版。

《33场革命》描述了革命后的古巴社会与人群。整本书九篇故事展现了不同人的虚无之感,犹如身处永恒的沼泽之中。九个风格各异的故事,再现革命激情与理想失落交织的年代。《深港书评》专访了本书的译者、常州大学西班牙语系主任侯健,听他讲述书背后的故事、他所亲见的古巴以及对拉美文学的独到解读。

同时,下周日(7月7日)12:30-17:00,侯健、魏然及嘉宾主持汪天艾将在77剧场举办《33场革命》新书沙龙,欢迎关注!

01.谈译作

书中人物的行为,

是他们内心挣扎的外在体现

Q

近几年你翻译了不少拉美文学作品,其中包括非虚构文学《饥饿》、略萨的小说《五个街角》等等,今年出版的这本《33场革命》是来自古巴的文学,我们对作者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也十分陌生,为什么会选择翻译这本书?

侯健

当时我在2015全国西葡拉美文学研讨会上结识的文景的陈欢欢编辑(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找到我,问我是否愿意翻译《33场革命》,说实话我当时没有读过这本书,对作者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也不了解,但是他的身份(切·格瓦拉的外孙)使我产生了兴趣,这一点我应该向作家本人道歉,因为他完全不想生活在外公的光环(或者阴影)下。于是我把电子书打印了出来,读完之后就决定翻译它,因为我觉得这书太有趣了,它展现出了一个我们完全陌生的古巴,而且这些文字还出自这样一个有着传奇背景的作家之手。

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

在原版书里,第一篇故事就是《33场革命》(中文版对故事顺序进行了调整,把这则节奏相对和缓的故事放到了全书最后),这里的数字“33”既是此文小章节的数目,又暗喻如每分钟三十三转、不断循环播放的跳针唱片般的古巴社会,而在其中挣扎求生的主人公则在最后被卷入了漩涡涡流之中,这篇故事一下子就抓住了我。

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版的封面图案既像是唱片,又像是漩涡,还像是一枚扭曲模糊的指纹,刚好和这本书的主题契合。

回到问题上来,就我的经验来看,大部分情况下译者选择接受一项翻译任务是出于对原文的喜爱,由这种喜爱生出和不懂这门外语的读者分享此书的想法,如果译者本身不认可手头的文本,那么就很难能把翻译任务很好地完成。

Q

《33场革命》的作者是切·格瓦拉的外孙,你在后记中也提到了他的传奇经历。那么撇开他的家世,卡内克的艺术成就高吗?他的文学特点又在哪里?

侯健

卡内克是2015年去世的,年仅40岁,《33场革命》是他唯一一本小说作品,还是在其去世后才出版的,除此之外他还写过一些评论性的文章。从艺术成就的角度来看,我们无法从这仅有的一本小说来断言他本可能达到的艺术高度。

上一篇:网络文学创作者实名制!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