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治学丨曹道衡:文学研究与经学 

来源: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7

提起“经学”这个名词,对现代某些青年同志来说,也许会感到有些陌生。因为这是一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而这些“经典”,多数已不大被人们所常读。再说古代那些“经学家”,大抵是儒家的信徒,他们把孔子奉为“圣人”。他们的学说也常有迂腐或烦琐的毛病。所以有些同志也许会认为这种东西跟文学研究没有多大关系。尤其是一些文学爱好者,他们阅读作品,主要是鉴赏其艺术成就,因此更不会对此感到兴趣。其实,这种想法未免有片面之处。我们如果要研究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那么对“经学”问题还是应该有所了解,至少也应具有初步的常识,才能弄清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情况,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某些古典作品在这里我想根据个人的一些浅见来谈谈这个问题,请大家指正。

一、“经书”中有文学作品

古代的文论家无不认为“经书”是一切文章的源头。如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说: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后来的文论家虽有种种不同的流派,但认为文章出于“经典”,则几乎是众口一辞的。他们所说的“文章”,虽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谓文学,但若论现今的文体,都可以溯源于“经书”,却是事实因为一切文学作品,从文体上说不外乎有韵之文和无韵之文两种。国现存的韵文,当然以《诗经》为最早。它是古代诗歌的总集。后来的诗人无不以《诗经》为鼻祖,并从中汲取创作经验。由诗歌所衍生出来的辞赋、词、曲等韵文,情况也与此类似。至于无韵之文,则当以《尚书》为最古,《尚书》本身虽然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却是后世散文之祖。稍后于《尚书》的《左传》是我国最早的史传文学杰作。“十三经”中的另一部名著《孟子》也因为是较早的哲理散文而闻名。所以迄今所见的文学史著作中,不但都有专门的章节论述《诗经》、《左传》和《孟子》,而且也都有一定的篇幅讲到《尚书》等其他“经书”。

除了《诗经》,《左传》和《孟子》外,“十三经”中还有不少书也有文学价值,如《易经》中的《卦辞》、《爻辞》中保存着一些古代的谣谚,某些写作手法与《诗经》相近,读来颇有诗意。如“明夷·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暌·上九”:“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震·卦辞”:“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这些《卦辞》、《爻辞》都产生于殷周时代,不但是当时社会史的重要史料,而且反映当时人的各种生活状况亦颇形象。号称“《易》传”的《文言》和《系辞》产生的时代较晩,颇有辞采,且多对偶句。清代的阮元等人指以为骈文之祖。《尚书》虽多属应用文字,但如《金滕》篇载周公与成王的故事,情节比较离奇曲折,作为史料看未必可信,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已初具小说的雏型。他如《秦誓》篇文辞优美,音调铿锵,历来受人称赞。《周礼》中的《考工记》文字简练,颇为后来散文家所效法,如韩愈的《画记》,即主要得力于此书。《礼记》中如《檀弓》有很多传诵的片段,如《晋献公将杀世子申生》《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杜蒉扬觯》、《苛政猛于虎》、《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诸节,叙事简明生动,亦为历来论者所称道。《公羊传》、《谷梁传》基本上缺乏史料价值及文学价值,但个别片段,如写晋灵公谋害赵盾一段,尚有可取之处。《论语》是语录体,但从记言中亦常能见到人物的性格。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进》),《季氏将伐颛臾》(《季氏》)诸章,亦能以简短的文字表现孔子几位弟子的性格特点。这些具有文学意味的篇章不但常为古代作家所仿效,就是现在的不少文章选本中也经常入选。可见所谓“十三经”中有的本来就是文学作品;有的虽非纯粹的文学作品,却亦有不少具有文学意味的篇章。这就决定了文学研究者不可能完全摒弃“十三经”。何况“十三经”中有不少书亦颇有进步内容,如《诗经》中有一些本是民歌,还有一些虽出于文人之手,亦对黑暗统治有所讥刺;《左传》、《孟子》等书,也有极明显的民本思想。这些道理都是大家所熟知的。

上一篇:记中国·湄公河国家文学论坛:共建文学新丝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