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影片《呼啸山庄》的意象与叙事研究 

来源: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2

《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而这部仅有的作品足以使其成为经典,自小说问世开始,就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可谓百年不休,而影片《呼啸山庄》是根据艾米丽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其截取了小说的一部分,通过突出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恨纠缠,使得影片主题得到充分的展现。在《呼啸山庄》电影中,女主人公凯瑟琳虽然用生命爱着希刺克厉夫,但是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凯瑟琳最终选择嫁给了稍有势力的画眉山庄的主任。凯瑟琳对于婚情的选择,直接造成了希刺克厉夫的出走,这一切均是因为男主人公的身份过于贫贱,一个无名的马夫并没有收获爱情,就是这样跌宕起伏的情景发展,才使得最终灵魂的皈依是多么难得。导演威廉特地重新编排故事情节,在运用多种电影技巧、利用各种各样悬念的基础上,展现了与小说不一样的意象与叙事风格,增添了电影情绪,吊足了观众胃口,使得影片自身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凸显。

电影《呼啸山庄》剧照

一、《呼啸山庄》中的意象解读

影片《呼啸山庄》虽然鲜为人知,年代也比较久远,但这丝毫不影响电影本身的精彩,也无法忽视其对世界电影发展的推动作用。1939年,影片《呼啸山庄》面世,其是由导演威廉·怀勒所创作的,虽然是黑白的有声电影,但是却不影响艺术的表现。导演通过将自己对名著的理解与敬意融入到影片之中,使得人与人间的珍贵情感得到了充分积淀。虽然影片《呼啸山庄》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令人无法忘怀的爱情故事,但是整部影片的时长却只有104分钟,活动背景也仅限于荒原、呼啸山庄、画眉山庄三个,通过对其进行解读,不难发现,荒原正是人类灵魂的家园,代表着本我、自然;呼啸山庄则代表本我受到压抑的现实世界,体现着自然与理性的持续斗争;而画眉山庄则代表着人类的追求与理想,象征着理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首先,荒原在影片中意味着主人公的灵魂家园,其既神秘阴沉,同时又充盈着灵性与自由。在荒原这个主要意象中,不仅有低沉阴郁的天空,还有潺潺流淌的小溪以及漫山遍野黑黝黝的石楠。这是一个充满野性与粗劣的世界本源,展现着纯自然的本我境界。在这样空旷、寂寥的背景中,影片的主人公能够不受世俗的约束,纵情狂奔,天性的好坏都可以流畅、自然地展现,毫无矫揉造作,两个自由的灵魂就这样交融在一起。希刺克厉夫从开始就知道他与凯瑟琳的交往会令天堂所不齿,只有充满野性的荒原才能够成为他们真正的灵魂归宿,而凯瑟琳在历经沧桑以及痛苦挣扎后,也将灵魂归入了荒原。

其次,影片中故事情节展现的主要舞台是呼啸山庄。呼啸作为一个具有深长意味的形容词,表面上象征着主人公生活的地方经常受到风暴天气的骚动。但是实际上,其突出的更是影片高潮中的物是人非。在呼啸山庄里,希刺克厉夫被恩萧先生带回家并进入现实的世界。在这里,他与凯瑟琳经历了相识、相恋但又分离的苦痛,他的自我与超我,自然与理性开始进入到无休止争斗之中。在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不仅拥有了恩萧先生慈父般的疼爱,也遭遇了辛德雷恶魔般的折磨。但是发生的一切并没有将其磨练成文明的精品,而且同样也未将其打磨成文明的垃圾,他的本我依然强盛,即使用武力、用爱也无法改变它。同样地,在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却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她逐渐从一个又坏又野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安稳、虚荣的女性。在凯瑟琳的身上,超我似乎战胜了本我,她开始远离荒原,远离了与她灵魂相契的希刺克厉夫,开始向文明世界——画眉山庄迈进。

最后,画眉山庄作为主人公理想世界的意向,是一个与呼啸山庄成为鲜明对照的存在。影片中利用场景特写,将画眉山庄中快乐、温暖的情境展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地板上猩红色的地毯,还是镶着金边的纯白天花板,均给观众一种和煦温暖的感觉,在这里,世界开始变得和谐、友爱。同样地,生活在画眉山庄的人物也是那样地温文尔雅,但是却缺乏灵性与活力。画眉山庄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使本我自然、完全地皈依超我。影片对于画眉山庄的镜头并没有呼啸山庄那样丰腴深刻,仿佛它的存在只是主人公们模糊而又美好的期望。

人类不能失去文明,但是也不能以丧失本我为代价。在文明的世界中,可能我们会离内心的本我越来越远,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心灵深处的本性忘却。影片导演利用场景的切换、特写,向世界呼吁了本我的回归,使得每一个看过影片的观众都能感受到影片的情感魅力,将内心对自由的追求加以释放。

上一篇:如何打磨好“文艺批评”这把利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