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 《古代中国百家谈》:以历史,向未 

来源: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27


可是,古今历史场景不同,新青年怎样理解历史,怎样用史学的眼光观照当下,发掘历史的当代意义?人们面对历史、进入历史,是有相当大难度的。由北京日报出版社策划推出的《古代中国百家谈》(全三册)这套书,文章写作历经十余年,用心、用情、用力,给青年读者开拓了一个进入历史深处的切入口,一如即将穿越桃花源入口时候的“仿佛若有光”。

理解历史,不能把文字、文章与作者和历史中的人事割裂开来。《古代中国百家谈》用古代中国的典型样态,活体化激发人类的生命史、文明史。

《古代中国百家谈》最大的努力,在于用“大学者写小文章”的办报理念。作者的写作与编辑的策划,还原了古人在生命过程中的爱、生、死,以回望复活那些站在历史深处的人与事。

华夏文明奔腾浩荡,史书卷帙浩繁,风云诡谲变幻。人类面对历史的宏大浩瀚,总有一种无力感。然而,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自信,离不开正本溯源地“知来处”。

作者的初心,不在于单一展示专业的考证,而在于呈现生命、历史长成的过程和反思、致远;编辑的匠心,不在于集合、展示历史的全貌,而是以古代中国历史的骨架,填充上人的力量和民族发展的血肉……在这样的历史叙述中,文字一个个,江水一滴滴,历史中就有咆哮,有回旋,有高蹈,有平和。

只有青少年接受、理解了历史,只有青少年乐于接受民族、国家的来处,才能让历史的意义和境界传达得更深远,才能真正构建起强大的文化自信,传承才能有效地发生,才能运用“大历史观”把握时代大势。帮助青少年树立“大历史观”,是《古代中国百家谈》一书重要的思想和审美价值所在,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助于他们牢记初心使命,矢志奋斗,在新时代唱响壮丽的青春之歌。

《古代中国百家谈》的内容,是《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文史版十余年来发表的中国古代史文章的精粹。众多文章,集成三书,必须要明确编辑的思想——“换一种思路讲古代中国”。十多年发表的文章,内容丰富,必须要有贴近受众的亲和力和专业性——“大学者写小文章,古代中国通俗讲”。

“古代中国百家谈”系列图书,包括《朝起朝落:一个古老大国的由来》《天下有治:长治久安,几千年的不变追求》《自古繁华:人文百态与大国气派》三册

历史的精神,就是一闭上眼睛就能闻到的芬芳;历史的激荡,才能是一种美的、史学的如音乐般流畅自然的相伴。因此,历史在这套书中,是发展的、未来的历史;当下的现实,是呼应、调整、正在更新形成的新历史。

得 境:用沟通传承,助青年树“大历史观”

这正是《古代中国百家谈》的行文风格和编辑风格。没有居高临下,没有“以大欺小”,只有温婉、大方、深沉的一路相伴,一路生花。青年读者如果汲取这编辑精心准备的,史学的抚慰,就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有足够的方法,直面人生,以一个个强劲有力的体魄和一股股圆融的精神,解决生活的困境,凝聚迸发出当代中国人的国民精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从个人经验到社会氛围,再到历史过程,在《古代中国百家谈》当中均有所表现。古人已经作古,古人的生活、精神却以顽强的姿态,汇聚在民族精神之中,流传至今。我们可以在书中感受到你我的祖先父辈,如何像今天的我们自己一样,在同一片土地建设家国的热情。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奋力拼搏,勤劳勇敢的过程,就是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世界文明形成的过程。

书中自然地突出了家风等教育方向,套书联合出版业、编辑界与学界各种职业思考,自觉地担负起对社会发展的教育职责,表现出各行各业通力合作对青少年的托举。

不仅如此,这套书组织史实时,抓关键史实与人物,分类纵横古今中外经纬的成书方式,真实而有效地把中高考重要知识点串联起来,补充并丰富了中学思政、语文、历史、地理的课堂教学,其鲜活生动的文笔,也更能打动青少年学生,让他们能更好地接受、理解历史与文化。

北京日报出版社一直非常重视读者分层阅读,重视培养未来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以便超前地引领未来世界的审美精神。他们不光出版了大量的青少年读本,如《唐诗里藏着故事——和孩子一起读懂经典名篇》,还自觉加入打造优秀教育资源的队伍中,有意将“立德树人”的精神贯穿于编辑过程,设置专章专文,贴近并服务青少年成长。比如,《古代书院如何实施德育》一文,从“明人伦”的核心目标设置,到“环境育人”理念,再到个体特质与“分年”教育,展示了我国德育传统的先进性和可借鉴性。文章落实到“开放式教育与道德考评”,同样对今天的教育有相当的启示。

上一篇:文学评论 |《中国的孩子》:让作品走进少年内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