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 从“整本书阅读”中感受时代之美 

来源: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6

  梦境,是上帝赐予少年的预兆,是少年出走远方的起点,也是人类创世的想象。

  编者按

  以前我一直觉得感性和理性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写好一个故事逻辑很重要,情感过多容易陷入矫揉造作的境地。通过阅读这本书,从普通善良的人因为杀人的愧疚和内心的煎熬而说出“我和你都是无期徒刑,永远没有假释”到为了解救自己的内心而选择救助一个被冤枉的人,我才发现,原来情感占据了人的大部分思维,不带情感的逻辑才是理性缺失的。

  当你因为江户川乱步大赏和罗翔老师的推荐去看《消失的十三级台阶》这本书时,你的心中会对它产生初步判断——这是一本结合推理悬疑与法学知识的书籍。

  这本书散发着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满溢着作者奇幻的想象。它精心设计的细节,蕴涵着普泛、无尽的人生智慧;率直、简洁、清新的字句,诉说着古老神秘的生命真相。

  费孝通先生所写的《乡土中国》是一本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著作,解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通过阅读《乡土中国》,我解开了多年以来的一些疑惑。成长至今,我理解了自己和父母、祖父母三代人的思想变化,即生养于城区、从农村迁入城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三代人的思想上的矛盾和碰撞。

  漫漫旅途,读者能够与这位牧羊少年如影随形,去见证那偶然的六次奇遇,恍若于天涯海角拾起了碎片的身体,最终拼凑成完整自己。

  这点在世界各地的温商身上也有很好的体现。早期,温商以抱团做生意出名,大多是与信任的亲人、同族人或同村人合作,共同进退。而后“熟人社会”遭到城镇化的解构,新一代的温商不再有农村那样与生俱来的熟人圈子,原来依靠“血缘、亲缘和地缘”形成的企业家社会网络,慢慢被“同学经济”“宗族文化影响下的人格化交易”“业缘”网络等新模式取代。随着社会发展,原有意义上“熟人社会”虽然遭到了解构,但也有了新的内涵和模式。也就是说,“乡土社会”的表壳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在重构过程中其间的“乡土性”依然保留了下来,在现在和未来还会继续影响社会发展。

  有人批判这本书的推理逻辑不够严密,的确,为什么当年的警察不能调查到被掩埋的寺庙?佐村光男又是什么时候重新埋藏伪造的证物?在纯粹的客观角度而言,故事中的某些细节的确经不起深究。但是,为什么极少有人揪着这些不放呢?那是因为在微小却明亮的人性光辉之下,故事变得水到渠成。

  我便是抱着这样的预想接触了《消失的十三级台阶》。作者高野和明谋篇布局,讲述了过失杀人坐过两年牢的三上纯一和他因为执行死刑而留下阴影的管教官南乡正二一起接受为入室抢劫杀人死刑犯树原亮申冤的委托,最后成功解救树原亮的故事。

  书中提到的父系宗族的社会现象,在今天的潮汕等地区还有较好的保留。在传统宗族文化中,男性承担着传宗接代的任务,随年纪增长逐渐肩负起更多家族兴旺的重任,这点与费老所说“长老统治”的社会秩序相近,而女性受到的社会期望较低,其社会责任往往被固化为相夫教子、贤惠持家,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后,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这样的传统家庭对于生育也存在一定的男性偏好。

  福建惠安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张家鸿

  奇幻之旅,探索心灵的价值

  点评人:

  无论是坚持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马尔克斯,还是不遗余力关注成长与心灵的保罗·艾柯略,拉美文学遗留历史的印记,何尝不亦是天命?这条似真似幻的拉美文学之线,指引着牧羊少年的梦,也指引着读者寻梦的人生轨迹。

  读后感重在“感”,评论强调“评”。作者有“评”有“感”,显示出了青年评论的新鲜与活力。文中既有扎实的文本细读,又有将作品放进“拉美文学”系统考察的全局意识。青年应该和书中少年一起,用心打磨自己,用人生的“炼金术”获得评论的质感。

  既联系自我成长环境又结合社会现实地对《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父系宗族等概念进行评析,在指出名著经典性的同时敞开自我内心,可谓言简意丰。

  四川眉山市眉山中学语文教师 申红梅

  中森检察官在南乡问为什么把他当自己人时说:“因为我想看到正义被伸张,仅此而已。”故事在这里被法律的余地和人性的温情的结合推上高潮。这本书最大的悲剧是监护人之间截然不同的态度造成的。被害者宇村从心里不相信有前科的人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回归社会,所以他敲诈勒索,最终酿成悲剧。而南乡这样希望通过教育刑让有前科的人改过自新,堂堂正正活着的管教官就显得格外可贵。这也启示我们,对有前科的人要保有包容之心,不能因为他曾经的恶就否定他今后的善,带着这份人性之光,将法律和情感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法治前进。

上一篇:文学评论|彭书锦:新时代诗歌呼唤“大诗主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