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龙口文学|金农《佛像图》背后的故事 

来源: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26

文/刘玉涛

在丁家的绝世珍藏中,有一件清朝的宝物,金农“佛像”非常珍贵,现为国家一级文物,烟台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金农被誉为“全国第一” “扬州八怪”。清代名扬四海,扬州八怪中的每个人都是多才多艺的。他们表现出或疯狂或陌生的独特个性,融合了对世界的生活体验和自我洞察力诗、书、画。作为“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书画作品贯穿于他坚持不懈的爱好和追求,直率直率,展现个人见解和哲理,颇具特色。

虽然金农50岁才开始画画,但他的人物画这种风格在整个清代画坛堪称绝无仅有。金农 他的人物画多为佛像和自画像。今天给大家介绍的金农画的《佛像》,是乾隆二月25日(1760年)成佛日制作的,当时金农74岁。 /p>

在金农的《佛像》中,一尊佛身披红袍,鬓角浓密,双眼微闭,神情平静。他的衣着粗犷,坎坷,曲折颇多,字迹起伏,看似沉重。它密集而坚实,但包含节奏。金农的铭文也有别于通常的风格:环绕佛像,铭文饱满,似现代“嵌”式,但更紧密。铭文内容分为两段,一段一段。第一的。段长碑文记载了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后,记载中名师所绘的佛像。第二段评论了自己的作品,引用了朋友的评论。碑文全文以金农独特的隶属关系为基础。文笔规整,介绍了自己“漆书”的特点,具有金石古拙的韵味,与佛衣苦涩粗犷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金农的《佛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画采用“游丝拉丝”、“金错剑”等技法,堪称珍品。这个金农“佛像”背后有一个过程。 “佛像”原藏于潍坊十武元鼎的山宝家,后来被介绍给黄城丁家六芬家,即“西月来”家。 1946年,皇城解放,丁氏财产被瓜分。家里长期打工的人之一是城西松兰村的林。他没有带任何东西回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说:“别人都有东西,你不拿吗?”林说,我老板平日对我很好。我为什么要不好意思再拿东西?老婆说:“别人都拿走了。”林被要求再回来。这时,有用的东西都被瓜分了,院子里只剩下两捆书画。他带着书画回家当柴火。他还给了妻子一份工作,妻子抱怨他拿了一些。回来把两捆字画放在厢房的阁楼上也没有用。久而久之就被灰尘覆盖了。这是几十年。

1963年,烟台博物馆来到松兰村。林闻闻收购文物,想起了自家阁楼上的两捆书画,便带领家里的工作人员将阁楼上的书画搬走,拂去厚厚的灰尘,打开看到有70多块。我带回烟台一一鉴定。我找到了这尊金农佛像轴和50多幅名贵字画。原烟台独家对此十分重视,专门拨出1800元给林氏,将50余幅字画全部购入。这几年,著名的文物鉴赏家张伯驹先生来到烟台。当他欣赏这幅画时,惊呆了,说:“世界第一,世界第一!” ”老张感慨地说:“这幅画我找了四十多年了。我认为它已经在海外丢失了。没想到在这里能找到原画。幸运的是!欣赏完这幅画后,叶剑英元帅深情地说:“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

丁家富起来后,尤其是晚清,“太来”丁淑珍;“文来”丁宝君;“喜月来”丁禄臣,“光裕堂”丁佛言,有识之士在京当官时,与王仪荣、包子年、金家盛宇、潍坊陈洁琪等有密切接触,凭借典当行遍布全国的独特优势,收集了大量青铜器、陶瓷、石刻、古钱币、古籍善本、拓片、书画等。丁淑珍三代青铜器收藏,填满五间大宅200余种。丁子珍收藏大量秦砖汉瓦、南北朝瓦、金石拓片数百件。古籍3千余册。丁岑甫收藏了多达120套二十四史。丁佛言毕生致力于研究金石,鼎,夷,龟贝壳、钱陶等被隐匿,只收集到六七个先秦文字。数以千计。 192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他曾担任古物审查委员会成员,研究了 1048 件青铜器上的铭文。晚年,他写了一篇毛公定。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青铜器,高53.8厘米,直径47.9厘米。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陕西岐山出土,腹刻32行497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丁佛言临摹的这10幅大字书法作品,是建国初期他的妻儿创作的。捐赠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散文社龙口创作首页邮箱:一点龙口文学邮箱:

一点龙口文学

找记者,举报、求助请下载“齐鲁壹点”APP或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智能站”。全省60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道!

上一篇:文学与电影双向奔赴,形意暧昧的浪漫之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