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3

儿童文学的对象是6-12岁的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多为儿童文学:童话、寓言、科幻、卡通等,优秀的儿童文学因其语言浅近生动、主题单一明朗、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而深受儿童的欢迎,而这一时期的儿童多在学校接受小学教育,因此,儿童文学也被称之为“小学里的文学”。

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儿童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发育和成长。从这一点来说,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儿童文学之于儿童不仅是课外读物,而且对儿童的品格底蕴、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的启蒙和奠基作用,使其在小学教育和整个语文教育体系中都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儿童文学的阅读对象及其阅读功用,也使其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时期,当时的“新学制小学国语教科书”就选用了许多童话和儿童诗歌。儿童文学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过学习能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一、二年级的阅读文类更是被明确指定为童话、寓言、故事以及浅显的古诗等。

儿童文学在小学生课外读物中占有主体地位,儿童文学的“儿童”特性,在于它的视角与儿童相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看世界、看生活,形象而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投入。学生对于符合他们兴趣的文学作品,也乐于接受并沉醉其中,并从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语言能力,这也就让学生们乐于将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课外读物的主要来源。

儿童文学为小学生开展朗诵会、故事会、表演等一些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资源,是语文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扩展,也有利于教师形象地把握儿童心理,更新教育观念,领悟到有益的教育方式。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增强对文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认知能力未必成正比,却与文学的熏陶密不可分。儿童文学以儿童的视角、生动的语言,通过形象化、拟人化、游戏化的描述,能够在吸引学生去感悟、体验世界的同时增强对文学的兴趣。

2.发展人文素养

美好的事物能够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到愉悦和满足,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人文素养面对外部事物的反应。人文素养的形成,需要从儿童的启蒙阶段开始培养和发展,儿童文学在这方面恰恰能够起到重大的作用。文学本身就是美的,它所讴歌的人类社会的真善美和大自然的奇情美景,会对其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及审美能力产生积极作用。如《丑小鸭》通过塑造丑小鸭的艺术化、拟人化形象,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美,什么是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而孩子们在以自身代入丑小鸭这个角色的时候,也就在不自觉之中提升了对美的价值追求。

李倩倩也不是坏人家的女孩儿,只是她母亲死得早,奶奶带大的,多少还是缺少点儿管教。母亲平时对自己很严,说女孩子要行得正,坐得端,是绝对不允许在外留宿的,可她对李倩倩却是另外一番标准,只要能让她在这儿留宿,她就尽量给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好像自己很开放似的。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叶圣陶更是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儿童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是受益终身的,儿童通过阅读和不断的质疑、探究,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也有利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4.激发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力的重要标志,想象力的开发需要从早期教育开始。儿童文学能够为学生们营造一个非常美妙的阅读体验,让他们与作品中的形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在阅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由于传统教育的某些弊端,我国儿童的想象力普遍匮乏,将儿童文学纳入语文教育将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儿童文学是以幻想为特征,以传播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为目标,既有故事性,又能有效刺激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发他们超越现实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甚至对他们未来人生的选择都有积极作用。

上一篇:旅游爱好者的“凡尔赛文学”,快进来瞅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