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潘富俊 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翻开潘富俊新近推出的《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商务印书馆,2015年)一书,一个异常丰富的文学植物世界跃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犹记得初读此书的惊喜,如同陶渊明笔下的那位渔人,偶然间误入了梦幻迷离的“桃花源”,真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在潘富俊看来,推开中国古典文学之门,那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植物世界:我们读《诗经》,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篇人们耳熟能详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那长短不齐的荇菜在清澈流淌的溪水里摇曳,也引得诗人心旌动摇,吟咏不绝;接着读《楚辞》,我们看到屈原清癯的身影在忙着“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接着读唐诗宋词,在《全唐诗》里,一共出现了398种植物,在《全宋词》中,则可以看到321种植物的身影……不仅诗歌如此,在古典小说里,植物也占有着很高的比例。以几部流传最广的小说为例,《金瓶梅》中有210种植物,《水浒传》有102种,《红楼梦》达到242种,《西游记》更高达253种之多。 不仅找到了各种植物的数量,在潘富俊的引领之下,我们看到,那些原本安静生长着的植物竟然还会“讲话”,它们以自己的存在从侧面回应着一些文学史上的“未解之谜”:《西游记》的作者是谁?是山东栖霞的丘处机还是江苏淮安的吴承恩?潘富俊认为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西游记》中提到了龙眼、荔枝、椰子、甘蔗等水果,曾做过浙江县丞的吴承恩相比于一直呆在北方的丘处机更有机会接触到上述热带、亚热带水果;《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是同一人所作吗?这是个困扰红学界两百年之久的争论。经过严格的统计,潘富俊发现,在《红楼梦》前40回中,共出现165种植物,平均每回出现11.2种;在第40-80回中,共出现161种植物,平均每回出现10.7种;而到了后40回,则仅有61种植物出现,平均每回出现的植物种数则直线下降为3.8种。这种前80回与后40回在植物出现总数和每回平均数上的巨大落差基本可以证明,《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并非一人所写。 正如有读者评论的那样,潘富俊用植物唤醒了古典文学的睡美人! “植物迷”与“文学迷” 潘富俊出生在台湾东部乡下,并在台东完成小学、初中教育。得益于热带、亚热带的气候,台东地区植被丰富,茶叶、凤梨、金针、洛神花等都闻名全台。小时候住在乡下,遇到各式各样的植物时,潘富俊总会忍不住向祖父询问它们的名字。刚开始,祖父还很乐意告诉他,但是后来,随着问题越来越多,祖父有时候被问得不耐烦,常常会以“土发的”作为植物名称来搪塞他。天真的潘富俊一开始还真相信世界上有“土发的”这种植物,后来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总不可能每种植物都叫'土发的’吧,我到那时才明白自己上当了。”回忆起这段陈年旧事,潘富俊笑着说,这也许是自己立志学植物的原因吧! 不仅是“植物迷”,小时候的潘富俊还是个“文学迷”。“对文学的兴趣,应该和小时候喜欢看故事书、读小说有关。”初中毕业以前,潘富俊已经把家中所有的闲书,包括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等,都念完了。不仅爱读书,作为“植物迷”的潘富俊还追根究底,想搞清楚书中出现的植物到底长什么样子。他回忆说,第一次在语文课本上读到北魏郦道元《三峡·水经江水注》中“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这段优美的文字时,校园里常见的“柏”的形象一下子在脑海中涌现,可是另外一种“柽”是什么植物却无从得知,这个问题一直让他困惑多年。后来他又读到古诗《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虽然知道蘼芜是一种植物,可是它究竟是什么植物,其形态如何,有何功用,这些疑惑在潘富俊翻遍了能找到的各类注解后仍一无所获。就是这些最初的疑惑,让一粒粒寻花问草的种子在潘富俊的心田悄然种下,不知不觉间,长成了参天大树。 考大学前,潘富俊面临着艰难的抉择:究竟是读植物学所在的理科还是文学所在的文科?最终,植物“战胜”了文学,他选择了理科,专业是森林系,专攻树木学和植物学。虽然读了与植物学相关的科系,但他仍旧无法忘怀诗词歌赋,课余常沉浸在古书堆中与古人神游。和以前不同的是,在掌握了一些植物学的专业知识后,潘富俊更加留意诗文中出现的植物词汇,并尝试去解读该植物为何,今名、学名是什么。怀着对植物的浓厚兴趣,潘富俊接着攻读了植物分类及生态方向的硕士和美国州立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学系的博士。 上一篇:拙见?第三届南方国际文学周开启年度文化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