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哥特式文学和抑郁症有联系!国内首本关于抑郁 

来源: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0

南都讯记者许晓蕾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精神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抑郁症、强迫症等成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抑郁症患病人群累计超过3.5亿人,中国是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约有5400多万人患有抑郁症。

“看起来很稳,其实内心很慌。”近日因为“脱口秀大会”爆红的李雪琴也自曝曾患有抑郁症。孤独、焦虑、抑郁正成为现代人的常态,但抑郁症却绝不是一个现代疾病,相反,它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深入参与并改变了人类的社会进程。

日前,国内引进的第一本关于抑郁症历史的图书《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卫报》《经济学人》《国际社会科学评论》等国外知名媒体都对本书大力推荐。

作者克拉克·劳勒,任教于诺森比亚大学英国文学系,热衷于疾病文化史的研究,已出版《抑郁症之前》《肺病与文学:浪漫的疾病》等历史著作。

《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横跨社会学、文学、艺术及医学领域,深入介绍了从古典时期到现代,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历程以及抑郁症治疗方法的发展,呈现了人类对抑郁症的理解和治疗方法的进步。

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而有见地的叙述,记录了人类在定义和治疗抑郁症方面古今变迁的历史。例如,在古希腊,人们认为喝太多深色的烈酒,吃大量陈年的奶酪将使黑胆汁(忧郁体液)分泌过多,引发抑郁症;在近代欧洲,抑郁症却成为上流精英的标配,甚至自杀也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曾在欧洲引发了模仿主人公维特自杀的风潮;在现代世界,标准化的抑郁诊疗手段推广,制药业资本巨头参与抑郁症的概念建构,新型抑郁症被定义,全球抑郁症患者激增。

值得一提的是,《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引用大量资料,探究抑郁症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表现,视角独特地呈现了抑郁症的文化史脉络。例如,18世纪末的哥特式文学和抑郁症之间是有联系的,墓园派诗歌就是从抑郁症里汲取了灵感;从莎士比亚创作的经典人物形象哈姆雷特的抑郁性格里,我们能看到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费奇诺、盖伦、占星术、体液学说、人文主义、炼金术等各种理念。

据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读罢《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原来抑郁症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可憎,令人心生恐惧。在时间的长河里,无数人在承受着同样的痛苦,人类和它的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抑郁症了解的不断深入,人类一定可以更好地控制它、战胜它,拥抱生活里的更多美好。

【来源:南方都市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p>

上一篇:文学巨匠郭沫若,活了86岁,临终前说了6个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