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京郊的艺术栖居——留云草堂 

来源: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7

[李汶翰] officePROJECT普罗建筑创始合伙人, 合社民宿品牌联合创始人,北京建筑大学客座教师。 1 设计缘起 2016年4月,我们接到了画家许宏泉的委托,在北京怀柔设计他的个人工作室——留云草堂。在交谈中,我们发现许老师是个有意思的艺术家,他不仅会画画,还擅长文学评论,书法、绘画、杂文集的成果杂糅在一起。 项目的基地也很有趣,是一幢被林地包围的废弃厂房,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风景十分优美。房子自身是典型的条状坡屋顶砖砌厂房,之前作为工厂办公楼使用。厂房高度约6m,屋顶为三角形钢桁架结构。当我们把两侧原有呆板的一间间隔墙和吊顶拆掉之后,整个厂房内部立刻呈现出一个理想的、高敞空旷的艺术空间所具备的条件。工作室的功能既要满足许老师创作空间的需要,又要满足他的生活起居,还要有相当大规模的空间留作社交之用。和许老师聊天发现,他是个具有典型的艺术家跳跃思维和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的人,这也注定这次创作也会是与众不同的。 当所有因素都杂糅在一起的时候,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这基本是一个“收”与“放”的问题,也是建筑师面对艺术空间的常态吧。艺术家自身就有着旺盛的创作欲望,如何将建筑师与画家的想法更好地融合是个非常有趣的课题。 2 透视化的平面布局 在功能的需求上,许老师点明了既要一个油画室,又要一个国画室,这是两个不同氛围和场景的创作空间。这份独特性突然使我们找到了切入点——“透视”,而这正是东西方绘画最大的不同点。 沿着透视这个线索,我们设计了一种嵌套式的生活场景。通过一系列心理分析,提出了一个艺术家的心理空间图示。在这个图示中,我们将人最基本的饮食、睡眠等生理需求放在中心位置,中间一层为会客、展示等社交需要,最外面一层为画家内心的艺术追求与精神需求。将这个心理空间关系直接投射到建筑空间的布局上,产生出一个嵌套递进的空间结构。通过房间角部的开口,人们从一个房间进入另一个房间,通过每个角部的开口形成一条贯穿建筑的视觉通廊。因为这种嵌套式的平面布局中,每一层空间都包裹着另一层,到达一层空间需要穿越另一层空间,它们当中发生的事情都被另一层影响和观看,同时也彻底消除了走廊的概念。 这种空间就像似曾相识的传统水墨画中的场景,如宋朝画家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四个男性围成一圈下棋或观弈,在他们后方有一扇屏风,屏风中又画着一个人在一扇屏风前的榻上被几人服侍;而第一扇屏风上场景的透视角度使人看起来就和前方下棋的几人处 业主:艺术家许宏泉 建设地点:北京市怀柔区 建筑设计:officePROJECT普罗建筑 主持设计师:常可、李汶翰 设计团队:常可、李汶翰、张昊、赵建伟、谢东方、崔岚 设计时间:2016.04~2016.06 建造时间:2016.06~2016.11 摄影:孙海霆 1 建筑夜景 2 建筑模型 3 建筑正立面夜景 4 首层平面图 5 二层平面图 6 精神图示到建筑空间的转化 7 视线分析 8 屋顶构造分析 9 建造分析 10 工作室全景 11 空间的多重景框 12 空间的双重景框并置 13 一、二层空间的沟通对话 14 入口空间、展厅与画室 15 剖透视示意图在一个空间内,使人难以分辨屏风到底是一幅画还是空间的一个门框。有趣的是,这幅《重屏会棋图》最初也是裱在一扇屏风上面,这样就形成了画中之画、框中之框的三层嵌套关系,无法分清哪个是真实空间,哪个是再现的想象空间,形成了“重屏”的效果。 3 变坡屋顶 处理和明确了整个空间的平面布局和组织方式,我们又碰撞出另一个外部空间形态改造——屋顶的创作契机。屋顶一直是中国建筑的一个母题。由于厂房的周围被大量林地包围,许老师也自然地期望把卧室和书房搬到二层,这样就可以欣赏到窗外美景了。为此,我们通过在加高的部分植入新的秩序,于是一个变坡屋顶的解决方式浮现出来。高起的二层不再采用坡屋顶是怕高度过高而显得突兀,同时无法让改建部分和原有厂房屋顶历史形成某种区分和对话痕迹。 16 入口空间 17 新旧屋顶的对比 18 单元构造大样 19 建造过程 我们也觉得通过变坡的方式可以形成对传统意境的一种转译,想象着在雨中,雨水落在由缓及陡的屋顶上,通过自由落水而洒向院子,呈现着一场水与重力的表演。对于这个坡顶,一开始我们打算做成一个纯粹的双曲面,但是由于厂家工艺和造价限制,最终选择了分段折面的彩钢板屋顶,期间为了保证最终呈现的效果,还做了一个单元的1∶1构造大样,最终完成了这次有意义的从理想到现实的建构“转译”。使用彩钢板这种最平凡而廉价的材料做出这样一个复杂的屋顶结构,也让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收获良多。 4 共同参与 经历了“透视化的平面布局”和“变坡屋顶”之后,我们就再没有更多设计上的大动作了,屋外的园林、屋内的大量陈设、墙上的画作等都放手交给了许老师,让他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布置。室内的陈设因为许老师多年的文人底蕴,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高度,和我们预设的高敞白墙空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契合。室外的园林,许老师更是费劲了心血,经历了比我们的建筑改造还要多的周折,最后的效果也是足够野趣。传统的亭台设置更是意外地和现在的变坡屋顶形成了有趣的对话关系。 5 后记 这次设计上的大胆取舍也让我们感触良多,能达到如此效果的关键还是在于设计师要对艺术家甲方长处的准确把握和不同意见的真诚引导。这次设计就像是我们搭好了一个戏台,又或者说就像是传统水墨画的“留白”手法,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这里充分展示。走进最终完成的工作室,我们忍不住开始想象接下来在这座房子中将发生的一系列动人场景:冬夜里的雪中看湖,暖阳下在茶室品茗听琴,在画室摇椅上摇曳,听蛐蛐鸣叫…… [李汶翰] officePROJECT普罗建筑创始合伙人, 合社民宿品牌联合创始人,北京建筑大学客座教师。 1 设计缘起 2016年4月,我们接到了画家许宏泉的委托,在北京怀柔设计他的个人工作室——留云草堂。在交谈中,我们发现许老师是个有意思的艺术家,他不仅会画画,还擅长文学评论,书法、绘画、杂文集的成果杂糅在一起。 项目的基地也很有趣,是一幢被林地包围的废弃厂房,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风景十分优美。房子自身是典型的条状坡屋顶砖砌厂房,之前作为工厂办公楼使用。厂房高度约6m,屋顶为三角形钢桁架结构。当我们把两侧原有呆板的一间间隔墙和吊顶拆掉之后,整个厂房内部立刻呈现出一个理想的、高敞空旷的艺术空间所具备的条件。工作室的功能既要满足许老师创作空间的需要,又要满足他的生活起居,还要有相当大规模的空间留作社交之用。和许老师聊天发现,他是个具有典型的艺术家跳跃思维和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的人,这也注定这次创作也会是与众不同的。 当所有因素都杂糅在一起的时候,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这基本是一个“收”与“放”的问题,也是建筑师面对艺术空间的常态吧。艺术家自身就有着旺盛的创作欲望,如何将建筑师与画家的想法更好地融合是个非常有趣的课题。 2 透视化的平面布局 在功能的需求上,许老师点明了既要一个油画室,又要一个国画室,这是两个不同氛围和场景的创作空间。这份独特性突然使我们找到了切入点——“透视”,而这正是东西方绘画最大的不同点。 沿着透视这个线索,我们设计了一种嵌套式的生活场景。通过一系列心理分析,提出了一个艺术家的心理空间图示。在这个图示中,我们将人最基本的饮食、睡眠等生理需求放在中心位置,中间一层为会客、展示等社交需要,最外面一层为画家内心的艺术追求与精神需求。将这个心理空间关系直接投射到建筑空间的布局上,产生出一个嵌套递进的空间结构。通过房间角部的开口,人们从一个房间进入另一个房间,通过每个角部的开口形成一条贯穿建筑的视觉通廊。因为这种嵌套式的平面布局中,每一层空间都包裹着另一层,到达一层空间需要穿越另一层空间,它们当中发生的事情都被另一层影响和观看,同时也彻底消除了走廊的概念。 这种空间就像似曾相识的传统水墨画中的场景,如宋朝画家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四个男性围成一圈下棋或观弈,在他们后方有一扇屏风,屏风中又画着一个人在一扇屏风前的榻上被几人服侍;而第一扇屏风上场景的透视角度使人看起来就和前方下棋的几人处 业主:艺术家许宏泉 建设地点:北京市怀柔区 建筑设计:officePROJECT普罗建筑 主持设计师:常可、李汶翰 设计团队:常可、李汶翰、张昊、赵建伟、谢东方、崔岚 设计时间:2016.04~2016.06 建造时间:2016.06~2016.11 摄影:孙海霆 1 建筑夜景 2 建筑模型 3 建筑正立面夜景 4 首层平面图 5 二层平面图 6 精神图示到建筑空间的转化 7 视线分析 8 屋顶构造分析 9 建造分析 10 工作室全景 11 空间的多重景框 12 空间的双重景框并置 13 一、二层空间的沟通对话 14 入口空间、展厅与画室 15 剖透视示意图在一个空间内,使人难以分辨屏风到底是一幅画还是空间的一个门框。有趣的是,这幅《重屏会棋图》最初也是裱在一扇屏风上面,这样就形成了画中之画、框中之框的三层嵌套关系,无法分清哪个是真实空间,哪个是再现的想象空间,形成了“重屏”的效果。 3 变坡屋顶 处理和明确了整个空间的平面布局和组织方式,我们又碰撞出另一个外部空间形态改造——屋顶的创作契机。屋顶一直是中国建筑的一个母题。由于厂房的周围被大量林地包围,许老师也自然地期望把卧室和书房搬到二层,这样就可以欣赏到窗外美景了。为此,我们通过在加高的部分植入新的秩序,于是一个变坡屋顶的解决方式浮现出来。高起的二层不再采用坡屋顶是怕高度过高而显得突兀,同时无法让改建部分和原有厂房屋顶历史形成某种区分和对话痕迹。 16 入口空间 17 新旧屋顶的对比 18 单元构造大样 19 建造过程 我们也觉得通过变坡的方式可以形成对传统意境的一种转译,想象着在雨中,雨水落在由缓及陡的屋顶上,通过自由落水而洒向院子,呈现着一场水与重力的表演。对于这个坡顶,一开始我们打算做成一个纯粹的双曲面,但是由于厂家工艺和造价限制,最终选择了分段折面的彩钢板屋顶,期间为了保证最终呈现的效果,还做了一个单元的1∶1构造大样,最终完成了这次有意义的从理想到现实的建构“转译”。使用彩钢板这种最平凡而廉价的材料做出这样一个复杂的屋顶结构,也让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收获良多。 4 共同参与 经历了“透视化的平面布局”和“变坡屋顶”之后,我们就再没有更多设计上的大动作了,屋外的园林、屋内的大量陈设、墙上的画作等都放手交给了许老师,让他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布置。室内的陈设因为许老师多年的文人底蕴,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高度,和我们预设的高敞白墙空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契合。室外的园林,许老师更是费劲了心血,经历了比我们的建筑改造还要多的周折,最后的效果也是足够野趣。传统的亭台设置更是意外地和现在的变坡屋顶形成了有趣的对话关系。 5 后记 这次设计上的大胆取舍也让我们感触良多,能达到如此效果的关键还是在于设计师要对艺术家甲方长处的准确把握和不同意见的真诚引导。这次设计就像是我们搭好了一个戏台,又或者说就像是传统水墨画的“留白”手法,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这里充分展示。走进最终完成的工作室,我们忍不住开始想象接下来在这座房子中将发生的一系列动人场景:冬夜里的雪中看湖,暖阳下在茶室品茗听琴,在画室摇椅上摇曳,听蛐蛐鸣叫……

上一篇:Money Money Money Must Be Funny In The Play
下一篇:没有了